軍用車輛非金屬復材配套裝備領軍民企北方長龍,正在進行IPO的最后沖刺。
2023年3月28日,北方長龍在深市創業板開啟了招股環節,公司此次IPO擬募資6.82億元,其中5.02億元用于軍民融合復合材料產業基地建設項目,該項目已經完成項目備案,并于2021年開始建設,募集資金到位前,公司根據項目進度的實際情況,暫以自有資金或負債方式籌集資金先行投入,項目爬坡期預計為2023年至2025年。剩余1.8億元將用于補充流動資金。
目前看來,作為軍用車輛非金屬復材配套裝備領軍民企,憑借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已經深度參與軍用車輛研發,多車型覆蓋配以先發優勢使得公司具備很強的客戶粘性。此背景下,公司近年來業績呈現穩定的增長態勢。
未來隨著軍費支出不斷增長且向裝備費用傾斜,將會持續帶動北方長龍旗下復合材料產品在軍事領域應用快速增長,公司未來業績長期增長具備穩固的基石。
圖/招股書
技術研發、車型覆蓋、規模體量全面優勢的領軍企業
隨著我國軍隊裝備現代化、信息化水平的不斷發展,電子信息裝備大量使用,使得車輛內部空間需要進行科學合理的布局,并提高了對車內防火、溫度、噪聲、震動的控制要求。同時,由于軍用車輛特有的運行環境和車內空間限制,駕乘人員的作業環境中可能存在高溫、擁擠、噪聲、震動等多種有害因素,導致駕乘人員出現多種不適反應。
針對這一痛點,專注于軍事裝備領域的北方長龍基于基于重量輕、強度高、阻燃、減震、抗沖擊、耐磨、耐腐蝕、易于一體化成型等優點的新型非金屬復合材料,打造了軍用車輛人機環系統內飾產品。
通過對軍車內部與電子信息裝備及駕乘人員直接交互的環境中涉及的內飾、機柜、地板、駕駛艙、儀表臺、綜控臺等相關配套部件的合理布局和集成,改善電子信息裝備的使用環境,使車內人員能夠更加安全、健康、舒適地進行作業,更有利于發揮整個系統的最大效能。
公司主要產品按照應用場景劃分為軍用車輛人機環系統內飾、彈藥裝備、軍用車輛輔助裝備、軍用車輛通信裝備。此外也已向軍用復合材料運輸方艙、數據方艙等領域拓展。
資料來源:北方長龍招股書
目前,北方長龍在技術研發、覆蓋型號、規模體量等多領域,構筑起了強大的競爭壁壘,并取得了顯著的市場地位。
早在2010年,北方長龍就開始參與某重點坦克型號人機環系統內飾的研制,在此之后先后參與了陸軍、海軍、火箭軍的多個重點輪式及履帶車輛型號的研制,承擔車輛的非金屬復合材料人機環系統內飾的研究、開發和生產任務,與配套軍工單位保持著良好的合作關系。
基于自身在軍工非金屬復合材料領域積累的生產經驗和技術實力,公司作為唯一一家參與軍車內襯領域國家軍用標準起草任務的企業,與某軍代室共同承擔了陸軍裝備部下達的《軍用車輛多功能內襯規范》國家軍用標準的起草任務,推動了軍用車輛多功能人機環系統內飾產品的標準化進程。2021年7月,公司被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為第三批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公司目前已取得包括軍用車輛人機環系統內飾輕量化技術、模塊化集成車輛駕駛艙技術、阻燃性及防破片襯層與人機環系統復合技術、復合材料機柜集成式一體化技術等一系列軍工復材制造、成型領域的關鍵技術與成果。截至2023年3月9日,公司共擁有專利85項。
公司產品達到了軍方客戶的嚴格標準和要求,廣泛配套于中國兵器、中國電科等國內主要軍工集團下屬企業,已應用在67個陸軍車型、1個火箭軍車型、3個海軍車型、14個外貿車型、1個警用車型,年均參與超過千臺/套軍用裝備的配套供應,并在8×8、6×6、4×4等主流輪式以及履帶裝甲車市場擁有較多的應用,可在上述主流車型的批產周期內持續獲取訂單。
公司多款產品隨裝甲偵察車、裝甲指揮車、坦克、步兵戰車等軍用裝備參與了各軍兵種組織的重要演習演練任務,包括“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朱日和閱兵”、“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閱兵”及多次駐港澳部隊軍營開放日等,并應用于如中印邊境對峙等邊防巡邏及訓練。
根據全球知名的第三方軍事調研機構GlobalFirePower發布的陸軍裝備數據推算,我國軍用車輛人機環系統內飾的現有市場總規模將超過40億元,北方長龍報告期內收入合計金額已超過市場總規模的10%,且公司的收入規模在報告期內仍呈現增長趨勢,在市場中具有突出的競爭力。
基于此,公司近年來業績呈現穩定的增長態勢。
圖/招股書
多業務同步驅動業績增勢依舊
全業務發力,北方長龍2019-2021年業績呈現高增長態勢。
在國防開支持續增長、軍民融合戰略不斷深化的大背景下,北方長龍憑借多年的研發積累,公司多個車型產品研發完成并進入批產階段,訂單數量持續大幅增加。此外,隨著公司逐漸得到下游客戶的認可,公司客戶數量不斷增加,獲得訂單能力不斷增強。
2019-2021年及2022上半年,公司參與軍方項目的數量為56項、75項、97項、80項,呈現快速增長趨勢,期間公司核心業務軍用車輛人機環系統內飾收入分別達到1.51億元、2.44億元、2.67億元、1.36億元,持續增長且穩定貢獻95%左右的總收入比重。加上公司軍車配套裝備營收分別為577.74萬元、1537.45萬元、2012.76萬元、693.78萬元,實現了快速增長,共同推動公司總營收規模分別實現1.57億元、2.6億元、2.87億元、1.43億元,2019-2021年復合增長率達到35.47%。
圖/招股書
傳導至利潤端,維持高毛利率水平疊加費用率優化,凈利潤增速再上一個臺階。
首先在毛利率方面,公司各期主營業務毛利率分別為61.09%、60.47%、62.43%、63.2%,基本高于可比公司59.24%、61.85%、60.72%、50.94%的均值水平。加上公司21.4%、16.26%、17.26%、16.03%的期間費用率呈現下行態勢,公司各期歸母凈利潤分別實現5217.75萬元、9316.14萬元、1.09億元、5439.7萬元,2019-2021年均復合增速為44.27%。
圖/招股書
展望未來,行業需求增長機遇疊加北方長龍自身優勢持續加固,公司業績增長有望延續。
行業機遇已至產能利用率連年破百
軍費開支上行疊加裝備費用傾斜,北方長龍產品市場需求擁有可觀的增長空間。
近十年我國國防支出一直保持適度穩定增長,2012年國防支出僅6,691.92億元,2017年首次超過1萬億元大關,達到10,432.37億元,2021年已達到13,787.23億元。
根據財政部在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上作出的《關于2021年中央和地方預算執行情況與2022年中央和地方預算草案的報告》,2022年中央一般公共預算的中央本級支出中國防支出為14,504.5億元,再創新高。近五年(2017-2021年)我國國防支出復合增速為7.22%。
盡管我國軍費總支出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但與全球主要軍事大國相比,在軍費相對占比方面仍處于較低水平。目前我國國防費用占GDP的比例尚不足1.3%,遠低于俄羅斯的4.29%和美國的3.55%,甚至和印度的2.55%相比也有較大差距??紤]到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在人均國防費用方面,更是遠低于美國、德國、日本等主要發達國家。因此,從長期來看,我國國防費用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
數據來源:Wind數據庫
同時,國防軍隊建設進入全新階段,裝備費用占比持續提升。
2010年至2017年,我國國防費用復合增速為10.06%,其中人員生活費、訓練維持費和裝備費的復合增速分別為8.12%、8.10%和13.44%,用于高新武器裝備及其配套設施建設投入的裝備費增速遠遠高于其他兩項費用。2012年起裝備費已經成為國防費用構成中占比最大的部分,2015年裝備費在我國國防費用總支出的占比已經超過40%,并且保持持續增加。
我國軍用裝備的列裝需求持續拉動上游軍品配套裝備行業的發展。目前我國軍用車輛裝備已達到國際第三代水平,但軍車新式裝備占比仍然較低,新式裝備仍然具有廣闊的市場空間。同時,全球坦克、裝甲車也面臨著新一代換裝需求,隨著我國軍貿產品技術實力的不斷提高,出口軍品競爭力的不斷增強,未來幾年軍品外貿市場也有較大增長空間。北方長龍下游客戶對于軍用裝備需求的增加將直接提升行業產品的需求。
此外,隨著復合材料在軍用車輛領域應用的深入和廣泛,軍用車輛復合材料裝備應用范圍有望獲得持續增長,進一步帶動市場容量的提升。
此背景下,北方長龍潛在訂單十分充足,其產能使用率始終保持著滿負荷運營。
根據東興證券研究報告以及公開信息,按照陸軍“師改旅”和“合成營”的全面建設要求,陸軍大約有30個中型合成旅,與美軍的斯崔克旅類似,我國的中型合成旅也是采用輪式底盤作為裝備載具,標準化配置為112輛輪式突擊車,168輛輪式步戰車,以8×8輪式裝甲車為主,預測中型合成旅8×8輪式裝甲車輛需求量約8,000輛。
雖然8×8內飾升級項目產品還處于批產周期的早期,但截至目前,北方長龍已獲取8×8內飾升級項目產品批量訂單。此外,因增加防護功能及部分部件,公司已簽署合同中單臺車產品價格較原有類似車型增長2倍以上。
而在產能利用率方面,公司2019-2021年及2022上半年整體產能利用率合計分別為108.95%、103.72%、101.79%、104.25%,始終處于超高使用率狀態。
這也意味著,憑借多年來的技術積累已經深度參與軍用車輛研發,多車型覆蓋配以先發優勢的北方長龍,在此次成功募資進行產能擴張后,能更好享受市場機遇帶來的紅利,公司未來業績增長基石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