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羅曼 吳瞬
近日,一場集結了粵港澳大灣區政企學等各界精英的第五屆粵港澳大灣區金融發展論壇在珠海橫琴舉辦。該論壇由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廣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主辦,廣東省金融智庫聯合會、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金融發展局承辦。
2023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綱要》發布第五年?;浉郯拇鬄硡^發揮金融改革開放排頭兵、先行地、實驗區的積極作用,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論壇上,眾多嘉賓熱議粵港澳大灣區5年來的金融科技創新成就,怎樣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以及如何推動粵港澳大灣區成為科技創新沃土更成了與會者關注焦點。
人民幣業務增長勢頭強勁
近來,各國政要和跨國公司負責人紛紛來訪,第133屆廣交會參展商數量創歷史新高,境內外要素資源加快向大灣區集聚,大灣區金融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也成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戰略支點的重要推動力。
香港金管局副總裁陳維民在會上表示,香港對于支持各類跨境和離岸人民幣業務和金融活動發揮著關鍵作用。過去幾年,香港離岸人民幣業務增長勢頭強勁,人民幣存款支付、融資、外匯交易、跨境貿易結算等活動均取得可觀增長。目前香港的人民幣支付系統交易量每天接近1.7萬億元,較三年前增長約40%。香港的人民幣存款總額保持在1萬億元人民幣左右的水平,三年內增加超過50%;跨境貿易結算增速更明顯,三年內增長超過70%,2022年結算總額達9.3萬億元人民幣。
粵港澳三地經貿往來頻繁,大灣區城市對外開放程度高,正好為企業和銀行使用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跨境資金池和跨境融資提供理想的應用場景。
“經過各方的共同努力,人民幣從2020年起就成為大灣區的第一大結算貨幣。到2022年末,大灣區存款規模達到43.3萬億元人民幣,貸款規模達到32.4萬億元人民幣,香港、廣州、深圳的國際金融中心城市排名穩中有升,大灣區國際金融樞紐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睆V東省地方金融監督管理局副局長童士清說。
加快金融科技發展融合
近年來,大灣區加快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創新投入大幅增長。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副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王一鳴稱,2022年,僅廣東研發經費支出就高達4200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3.26%,研發人員數量、發明專利有效量、專利合作條約(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均居全國首位,區域創新綜合能力連續6年全國第一。
“基礎科學的重大進步、重大突破對于我國乃至世界的改變是根本性的、躍進式的,但基礎科學研究周期漫長、過程艱辛,既要俯得下身子,又要耐得住性子,需要政府、市場、社會、人才等各類主體、資源的有機結合,科學統籌、久久為功?!敝袊y保監會原副主席黃洪認為,金融在其中應當扮演重要角色,通過構建全周期融資渠道,提供多元化金融工具,有效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基礎科學研究探索。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指出,香港和大灣區兄弟城市可以強強聯手,優勢互補,借助金融的力量引領產業發展和升級轉型。去年9月,香港和深圳前海管理局聯合發布支持前海深港風投創投聯動發展的18條措施,借此打通兩地的資本流動脈絡,引導來自各方的私募股權基金投資大灣區產業,特別是創新科技產業。
在王一鳴看來,加強金融對科技創新的支持,要解決以間接融資為主的社會融資模式與科技創新企業的融資需求不匹配的矛盾。為此就要構建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多層次體系,王一鳴提出四大舉措:一是要探索信貸融資支持科技創新的新模式;二是要大力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三是要提高金融支持科技創新的水平;四是要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對科技創新的引導擔保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