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王一鳴
周末一則消息再次引起各界對于科技領域的關注。
4月21日,在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主持的例行記者會上,有外媒記者提問,美國總統拜登預計在未來幾周內簽署一個行政令,來限制美國企業對華關鍵經濟領域的投資,包括半導體、人工智能、量子計算等,發言人對此有何評論?
汪文斌表示,我們注意到有關的報道,對此堅決反對。美方慣于打著國家安全的幌子,將經貿科技問題政治化、工具化、武器化,大搞“小院高墻”、強推“脫鉤斷鏈”,甚至不惜損友自肥,對盟國進行經濟脅迫。
他指出,美方的真實目的是剝奪中國發展權利,維護一己霸權私利,是赤裸裸的經濟脅迫和科技霸凌,嚴重違反市場經濟和公平競爭原則,嚴重破壞國際經貿秩序,嚴重擾亂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損害的是整個世界的利益。中方將密切關注有關動向,堅決維護自身權益。
A股不必反應過激
談及對于上述行政令的看法,4月23日,芯謀研究企業部總監王笑龍向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美國對中國半導體等關鍵經濟領域的打壓已非一朝一夕,此前還曾陸續出臺禁止美國個人在沒有許可證的情況下支持中國的先進芯片開發或生產等政策。這些舉措的目的,是美國意圖鞏固其“科技霸權”,并防止中國的高科技產業做大做強。
“限制美企對華關鍵領域投資這一行政令,長期看可以被其他的因素所抵消。一方面,目前美企在這些領域的投入不多,主要為英特爾、高通等之前已有在華布局的大廠(過往建成項目預計不受影響),會打亂他們未來的投資步伐,但不排除企業未來會尋求其他途徑繼續相關投資(例如設立合資企業等);此外,一些美資投資機構預計也將受限。不過,從國內關鍵領域產業角度,長期而言,資本對于優勢產業和項目的追逐仍會持續,只是原先美資的位置將會由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資本所取代?!蓖跣堈J為。
有高科技企業對此持類似觀點。談及美國計劃出臺政策的影響,上海某半導體上市公司高層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我們從投資者到日常運營,再到技術合作等,一直是家高度國際化的公司,其中,公司的股東十分多元且也有美國公司。對于個別股東的投資是否受限我們并不擔心,在國內,公司已得到包括大基金在內各類投資機構的支持,同時,全球多個國家及地區的機構投資者(包括主權基金)也都與我們保持著密切接觸和交流,長期來看,多元化的機構持股不僅有助于二級市場股價的穩定表現,亦有助于公司未來再融資項目的開展?!?/p>
值得注意的是,A股上周五(4月21日)出現調整,其中半導體、人工智能等科技類板塊均出現一定跌幅。
對于資本市場表現,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認為,美國的科技機構在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等方面投資比較少,涉及的A股上市公司更少,A股不必反應過激。
從A股上市公司基本面看。以半導體為例,截至目前,A股已有90家半導體行業企業披露2022年年報,七成公司營業收入增長,超五成公司凈利潤增長。其中半導體設備領域表現亮眼,拓荊科技、盛美上海、芯源微、華海清科等多家公司凈利潤增長超過100%。對于營收大幅增長的原因,多家半導體設備企業都提及系國內半導體行業設備需求增加,產品競爭力和市場占有率持續提升。在手訂單飽滿,也為后續業績增長提供保障,例如,中微公司2022年新簽訂單同比增長超過50%;拓荊科技新增訂單同比增長95%;芯源微表示,前道涂膠顯影機已陸續開始放量,將迎來批量訂單的增長拐點。
中國科技產業不斷壯大
與此同時,機構投資者持續看好我國半導體上市公司的投資價值。截至4月21日,10只芯片/半導體主題ETF基金份額達到427億元,較2021年年初增長96%,長線資金加速布局加倉。
“美國對于中國的限制不是今天才有,過去一直存在,但是我們看到在美國的不斷限制下,中國的科技產業是在不斷壯大、不斷往向前發展的。中國的人工智能、芯片科技產業未來也會在獨立自主和開放合作中不斷向前發展?!壁w曉光認為。
那么,如何應對系列的外部打壓?“從企業角度,越是面臨外部環境的擾動,我們越應該踏實做好工作,公司將繼續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同時拓展國際市場的步伐不會也不應停下?!鄙鲜銎髽I高層說。
在王笑龍看來,當前環境下,不僅是科技企業要保持創新的戰略定力,在政策上,可以繼續加強內部人才培養(內培)和外部引進(外引)的支持力度。
“內培方面,近年來,我國集成電路人才培養和集成電路學院建設相關支持政策不斷,未來還可以更多鼓勵高校和企業雙方深度融合,從而培養具有產線經歷的專業人才等。外引方面,如為高端海外人才的引進創造有利和寬松的環境,可以包括稅收、評價機制、激勵制度等等多個維度,例如是否可以考慮前兩年或三年給予稅收方面的優惠等。在研發方面,也可以做更多的鼓勵工作,例如加大對研發支出的認定等?!蓖跣埥ㄗh。